科技创新
团结奉献,求实进取
详细信息
生活随笔:一生何求
去年清明节的时候,原来声称年岁已高,行走不便的母亲,本不打算像往年一样,带领儿孙们去给父亲扫墓,改由交给我和弟弟带队。母亲架不住大家的说服,又坚持再一次坐专车随儿孙们去花果山公墓。我们深知,老两口一生感情深厚,母亲此行会慰籍自己的思念,对身心大有裨益的。
父亲的墓地附近,这几年密密麻麻增加许多新的坟堆、石碑和松树。父亲有这么多邻居陪伴,不算孤独。儿孙们亲手栽种的三棵松树,经历十余年生长,已经由小树苗变得粗壮高大,成为郁郁葱葱松树林的一部分,忠实地跟随、守护在父亲长眠的地方。
妈妈亲手和大家摆上各种精致的酒菜和糕点,弟弟点燃鞭炮“噼噼啪啪”地响着,震荡着我对父亲的缅怀回忆。我用木棍挑动着燃烧着的大堆纸钱、元宝和二姐写给父亲的一封信。风越吹越大,火越烧越猛烈。此时,不远处有一家四口人在扫墓,中年女人控制不住,放声大哭。她老公模样的人则在口中不断念叨:“你放心地走吧,孙女已经长大,会走路说话了……”
我端详那个中年男人,发现他竟然是我多年的老工友刘师傅,已经退休在家。他在县城居住,离我驻地较远,好几年没见面了。扫墓结束离开时,我急忙走过去,上前和刘师傅打招呼,不料,刘师傅转过头,睁大眼睛看着我,纳闷地问:”你是谁,我怎么不认识呢?”我顿时很尴尬。
此时,旁边一位年轻人似乎明白了,急忙压低声音解释道:“脑梗了。”语调中带着无奈和惋惜。原来,这是刘师傅的女婿,他用手臂紧紧地搀扶着刘师傅。刘师傅老伴心疼地告诉我:“他两年前晨跑时,不慎摔倒,得了脑溢血。不能独立行走,还失忆了。经过悉心照料和治疗,现在的状况还算好转多了。”
在回家的路上,我边开车,心里边悉数以前所在老单位钳工班的十几位同事,现在大都过了五十岁,而且好几位都已因病离世。我18岁进厂参加工作,在老钳工班一干就是十六年。我由一个单纯体弱的学生变成一位技术娴熟,经验丰富,能吃苦耐劳的班长,收益良多。我的青春交付给了企业,身心受到汗水的洗礼。每次设备检修总能手到病除,让我颇有自豪感。如今,我在新的岗位上,又兢兢业业地干了十七年,同时收获技师证书。
前不久,给儿子在太原买房子,办婚事,致力完成几乎人生最难的两件大事,让我心满意足。
这几天我终于品味出来,自己是爬越高山后暂时的茫然和松懈。以后该怎么走,下一个人生目标在哪里?我想,应该是继续保证家族成员的安康,维护朋友和同事们的友谊,奉献所在的企业,夫复何求!
上一页:
下一页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