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信息
【精益化专栏】探索新路径 寻求新突破
郭慧英
“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,积极向先进企业对标看齐,加快推 进精益化管理的推广应用,向管理要效益,力争实现赶超,做到弯道超车、换道领跑。”结合山西焦煤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赵建泽关于精益化管理的系列讲话和要求,今年以来,公司积极“渗透”精益化管理理念,不断加强精益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。
以多种形式 推行精益化管理理念
精益化管理是什么?它对企业有什么益处?”精益化就是以市场为基础、以客户为中心、以结果为导向,注重产供销全过程效益、效率、效能提升和工艺水平改进,持续优化流程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、质量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,以最小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。其典型特征就是在市场过剩的前提下,不仅能把产品卖掉,而且还能卖出好价钱,实现较好的利润水平。
为“渗透”新理念,公司迅急展开自上而下的组织学习,并层层传达与解读,向全员释放信号,使大家明确,精益化管理是新焦煤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炼焦煤和焦化企业的必然选择,是新焦煤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。公司利用经理办公会、党委中心组学习、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以及交接班会等形式,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精益化管理相关知识和要求,督促干部职工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,深刻领会精益化管理要义。同时,各新闻媒体齐发力,开设专栏宣传,使精益化管理成为共同的自觉思维和行为。
“没有对标就没有高标准,就没有开阔思路,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。”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杨世红对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,给予了方向。公司将对标管理放到重要位置,要求通过高标准引领,向行业标杆学习看齐,做到知不足、明差距、补“短板”、真整改,不断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提升效率和效能。为促进对标,公司对生产厂、保障单位、经营部门提出了每月、每季度、常态化的对标要求,并将对标管理纳入月度绩效考核。
以非常之力 探索精益化管理路径
“上半年,焦炭、甲醇、粗苯加工量同比大幅增长,且日产焦炭达投产以来历史最好水平;甲醇装置充分释放产能,吨甲醇生产成本同比降低60余元。”公司上半年工作成绩喜人。
面对市场下行压力,着眼公司发展现状,自3月底以来,公司新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研,进行顶层设计,确立了“扎实存量,发展增量”两条工作主线,提出“一个核心(以经济效益为核心)、四个抓手”(全面产能释放、优化配煤研究、调整化工市场布局、工艺技术对标),着力向管理要效益、向技术要效益、向质量要效益。
为做好增量和存量产业板块工作,公司成立了12个专项工作推进组,由领导班子成员挂帅,聚焦“安全环保、经营管控、产能释放、提质增效”等方面,展开重点突破和攻坚 ;及时调整工作方向,将“一焦四化”全面释放产能作为 企业头等大事,对绩效奖金体系进行改革,打破原有考核体系模式,使绩效考核 与产量和经济效益挂钩,引导全员把精力放在如何释放产能、加强管理、提高效率、提升效益中来,形成“一切为了降本增效、一切服务产能释放”的工作格局。
实现精益化管理,增强全员成本和效益意识是关键。公司严格全面预算管理,提出并实施“六个不允许”,控制非生产经营性支出,杜绝铺张浪费现象,初步形成总额固定、专项控制、过程监管、结果考核的精细化财务管控体系;修订完善内部挖潜项目,确定了29项挖潜措施,各单位瞄准挖潜目标,自我加压,本着“省下的就是赚下的”理念,号召全员从生产管理、质量管理、节能减排、财务管控等方面,主动想法子、出点子、找路子。
以创新之举 践行精益化管理模式
按部就班,只能停滞不前,唯有创新,才能获得新生。
减少经济下行影响、实现效益最大化,于焦化企业来说,优化配煤结构是关键。公司创新思路,结合煤价煤质,采取采购入炉煤、引进性价比高的新煤种等措施,取得了新成效。同时,公司加强经济配煤技术研究,先后组织开展了煤的基氏流动度测定、钝化剂对焦炭质量影响、降低焦肥煤配比等试验研究,优化了配煤结构,降低了入炉煤成本。上半年,平均入炉煤成本同比下降100余元/吨。同时,在提高焦炉单炉产量、焦炭大块率以及化产品产量等方面,多措并举实施降本增效,使焦化主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。
面对疫情期间公路运输受阻、产品阶段性滞销等因素影响,公司创新营销模式,优化运输结构,通过增加铁路外销发运能力和外销量,稳定了用户市场,并适时调价,力争“价差最大,产销均衡”,最大限度减少亏损,有力保障了产能充分释放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。上半年,铁路运输量同比提高9.8%以上。
针对销售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,公司灵活改变策略,提出“原料提高百公里采购量,产品差异化销售”的思路 ,并重点推进主要原料百公里稳量、增量采购工作,加强与百公里范围内厂家客户走访沟通,推进了业务合作,稳定了原料供应量,实现了厂家直供、均衡采购;以客户为中心,公司积极开拓市场,不断优化客户结构,按照“差异化销售”经营思路,开发新的客户资源,营销工作逆势上扬。上半年,焦油粗苯百公里采购量同比提高约10%,销售各类化工产品29万余吨,实现了产销均衡。
精益化管理既是一个理念转变的过程,也是一个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。下一步,公司将着力抓好存量产业“止血”止亏、供产销联动、简化流程、安全环保达标等工作,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,促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。
(责任编辑:张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