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信息
山西焦煤报--迎难而上 展巾帼风采
柏瑾
无论在山西焦化原化肥厂尿素车间、焦油加工厂、还是质检中心,都留下了从前奋斗的身影,燕慧,一位敢想敢干、无所畏惧的女党员,现任山西焦化配煤实验中心党支部书记、常务副主任,从1999年入职起,就以脚踏实地、艰苦奋斗为原则,尽职尽责书写着华丽的奋斗篇章。
燕慧在多个单位不同岗位工作15个年头,攒够了十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。2013年,组织部负责人找燕慧谈话,问她是否愿意去配煤实验中心,可能是平级调动。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。究其原因,是党组织一直以来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培养,在质检中心的岗位上待了8年,对所有原理、操作程序、运作环节都烂熟于心,她喜欢更具挑战性的工作,即便是平级调动也没关系,职务高低她毫不介意。
从容不迫 迎接挑战
起初来到配煤实验中心,出身于煤化工专业的她,开始对配煤专业知识进行深度研究。她不断进行自我思考,悉心请教有经验的前辈,日复一日研究影响配煤质量的核心指标,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认知,一次次进行小焦炉实验,一次次调整煤种指标,在时间的流淌中,逐步实现从工作职能型到专业技能型的跨越式突破。
配煤工作的复杂性在于:配制出的方案要结合市场行情,配煤“菜单”上所需的煤种在市场上不一定有,煤源紧张时也未必能采购到。此外,煤炭公司采购回来的煤种本身就是混煤,由于厂家不同、产地不同,一切参数和煤种性质都是未知的。加上现代技术把煤块粉碎得很细,通过肉眼识别不出来优劣,无疑给配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燕慧和技术部门的同事围坐在一起,积极探讨方案,列举出多种可能性,制定出几十种配比方案,在小焦炉里开始紧张的实验。燕慧认真梳理实验数据,根据灰分、硫份等关键指标不断调试、分析,最终确定出最优配比方案,才投入各炼焦系统大规模生产。
无所畏惧 迎难而上
破解配煤“密码”的核心:不仅要提高配煤质量,而且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。“降成本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脑力劳动,还需综合考虑煤源等市场因素。
受煤炭市场供给影响和价格波动的实际情况,燕慧从生产调度中心接到信息,某煤库存量还剩1.6天、某煤剩余2.3天……公司对煤炭的生产需求偶尔面临“等米下锅”的紧张局面,燕慧会立即和煤炭公司联系,“今天去拉运某煤吗?明天能采购回2万吨某煤吗?急用……”这些日子爬坡一样艰难,可她把握节奏,有条不紊逐一解决。在每月做用煤需求计划时,煤炭公司会根据煤炭资源情况,提出各煤种的供应量,于是最优配煤方案的煤种需求量与实际供应量出现矛盾冲突,“争论”、“讨价还价”的情景不断上演,最终双方达成满足生产与成本双优的“和解”。
燕慧时常面临复杂的抉择:新采购回的煤因为储煤场的仓位、货位存储满了,该怎么处置?存放在哪个货位最合适?新煤可以和哪些煤同时堆在一起?她都会全面衡量利弊,多次与各部门沟通协调,绞尽脑汁找出最优解决方案。
在谈到党员贡献时,燕慧谦逊地说:“每位职工都是一颗螺丝钉,缺少哪一个都不行;任何部门也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,而是相互联系、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。我是党员,也是一颗螺丝钉,不过是分工不同、角色不同,发挥的作用和大家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企业发展得更好。”
严格要求 管理有方
燕慧以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在做事,尽心竭力把党组织安排的任务做好,然而有职工反映燕慧要求严格,她的想法是:“正确的向前的道路总是艰难的,大家肯定会有抵触心理,这很正常。”燕慧在管理方面一直坚持民主集中制,遇到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,把建议集中起来,选取高标准的商讨结果统一执行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确保团队进步,保证集体效益最大化。
“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,每个人都在听自己认为对的话。”这是燕慧参加焦煤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研讨班受到的启发,如果选取公认的低标准执行,大家就会逐渐失掉纪律约束,开始走下坡路,对公司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制约作用。燕慧就这样,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整个团队,2020年带领团队潜心研究配煤方案,降低入炉煤成本,为公司节约成本上亿元。成功完成定制焦生产任务,配煤实验中心先后荣获焦煤集团模范集体、山西焦化模范单位等荣誉。
燕慧这样耿直的性格,得益于爷爷对她的教诲,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要做一个明明白白、堂堂正正的人。”工作22年来,燕慧始终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矢志不渝,为党和企业的炼焦事业奉献着青春。
(责任编辑:张丹)
上一页: